一周两起雷击事件登热搜 专家:实际今年南方雷暴较往年少 每逢7月平均4天一次雷暴
来源:ATFX 发布时间:2022-08-28 21:07:37
转自:青瞳视角
今年以来,河南郑州雷暴天气、云南丽江玉龙雪山一对新人拍婚纱照时新郎遭雷击死亡、安徽南陵一广场突发雷击事件致2死2伤引发社会广泛关注,有网友认为雷击事件只属于个别现象,感叹今天我国极端天气的增多。
8月27日,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,其实雷击事件每年都有发生,且就南方地区来说,今年发生雷暴天气的次数还略少于往年。
数据显示我国7月份雷暴高发平均每四天出现一次雷暴天气
据了解,雷暴是一种自然现象,是发生于热带和温带地区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。它是由对流旺盛的积雨云所产生,由于积雨云的强烈发展,常伴有闪电、雷鸣、暴雨、大风,有时还会出现冰雹、龙卷风和下击暴流等灾害性天气。
通过中国天气网提供的1981年至2013年我国各地雷暴日数的大数据来看,我国南方比北方更容易发生雷暴,山区雷暴日数多于平原。
我国发生雷暴频次最高的地区在云南南部、海南、广东大部、广西东南部以及西藏中部的部分地区,年均雷暴日数在70天以上,局地超过100天;云南大部、广西西部和北部、江西、福建以及浙江南部等地年均雷暴日数在50-70天之间。
浙江大部、安徽中南部、湖南、重庆、贵州、四川西部和南部、山西、北京、河北北部、吉林、青海东部以及新疆西部等地年均雷暴日数为30-50天之间。西北地区大部、内蒙古以及黄淮平原一带为雷暴频次较低的地区,年均雷暴日数不足30天。
我国遭遇雷暴最高的城市为海口,年均雷暴日数达到83.6天。
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告诉北青报记者,从逐月雷暴日数分布看,我国雷暴主要发生在4月至9月,其中7月为最高峰,达8.5天,基本上每四天就有一天可能出现雷暴。
雷击事件多次登上热搜但实际今年南方雷暴较往年次数有减少
据了解,普通见到的降雨,基本分为稳定性降水和对流性降水。
“稳定性降水就很好理解,比如持续时间较长,雨量大小较稳定。雷雨属于对流性的降水。”石妍介绍,雷雨形成的主要条件还是因为热量的聚集,加上空气湿度比较大,它就会产生不稳定的能量,随之发展成为积雨云。伴随着雷电、强风,以及雷击、闪电现象发生。
她表示,我国雷暴发生的高峰期主要在6月至8月,处于对流天气时期。此时,南方夏季风爆发后,暖湿气流更加强盛,对流天气也更容易出现;在北方,受东北冷涡频繁活动的影响,华北、东北一带的对流活动增多,雷暴日数也就多了。9月份以后,我国东北、华北的雨季结束,雷暴发生日数明显下降;在南方,随着西南季风撤退,暖湿气流衰减,气温下降,雷暴发生概率也迅速减少。
而今年的雷暴天气,就南方地区来说,发生的次数略少于往年。主要是因为南方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大范围的高温,导致空气干燥,产生雷暴的积雨云难以产生。
但该情况也并非绝对,石妍表示,“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是对流层中高层,如果在底层有暖湿气流(水汽)也会有副高控制下的强对流天气出现。”
专家:听到打雷就证明雷击位置距人不足1500米
很多人会认为,打雷下雨比较常见,雷击事件属于小概率事件,但实际上,雷击事件每年都有发生,公众还是需要有一定危机意识的。石妍介绍,“如果当你听到了这个雷声的话,那就表明这个雷击发生在距你1500米左右,或者是更近的位置。”
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,在1997年至2006年这10年间,我国发生的雷击事故中,农田是最高发的地点,在有伤亡雷击事故中占32%,建构筑物、开阔地也是雷击事故易发生的地点,占比分别为23%和13%。易发生雷击伤亡事故的地点还包括山地、水域、树下、厂矿仓库和有线相连状态。
从雷电灾害受灾人群中来看,由于户外劳作时间长,且不易找到合适的躲避场所,农民被雷击中伤亡率占比最高,死亡率占33.1%,受伤率占26%。同时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在我国的雷击事故中,农民的伤亡率远高于城镇居民,但受雷击的不确定人员足有36.6%,另外市民被雷击中的死亡率,也要比市民受伤率高出0.3%。
虽然雷击事件是小概率,但是并不代表不会发生。石妍表示,由于这个雷暴天气是一个小尺度的天气系统,所以它发生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通常在几个小时之内就完成了,给我国的短时预报带来一定的难度。但是,随着气象水平的提高,一般的雷暴和强对流天气,当地的省市以及县气象台都会提前发布这样一个强对流的天气预警,手机上也都会收到相应的预警短信,公众需要多关注此类天气预警的信息。
最详防雷指南:看见乌云要提高警惕雷暴天气尽快躲进室内
与此同时石妍提醒,雷暴出现并不仅在降雨时,所以如果在户外看到有乌云,就需要提高警惕了。
户外遇到雷暴天气的,应当尽快躲进室内、山洞等安全场所,勿在树下避雨。如果来不及回室内,需远离山顶、水面及其他空旷地带,尽量找低洼处避雷。
如来不及寻找安全地点,紧急避雷时要双脚并拢,双手抱膝,头置于两膝之间,减少人体与地面接触面积。雷雨季节长时间外出,也最好选择绝缘材料的鞋服,及时摘下随身金属物品,也勿将金属制品扛于肩上或掠过头顶。
如果在室外出现多人同行的情况,石妍表示一定要分开站立,避免一人被雷电击中而互相传导。
居家室内防雷,需要及时关好门窗,切断电源。切勿将手或头伸出窗外,远离窗户的金属框架以及其他如水管、暖气、煤气管道等室内裸露的金属物和潮湿的墙壁。同时,切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沐浴,毕竟水能导电,且太阳能热水器高于建筑物,存在雷击隐患。
而驾车出行遭遇雷暴天气时,不要将车辆停在空旷高地或树下,同时关闭收音机等设备,回收外置天线。打雷时人员不要轻易下车,避免触碰车辆金属组件。
同时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雷电的干扰,手机的无线频率跳跃性增强,容易引发雷击和烧机等事故,也请在雷雨天气尽量减少使用手机。
文/北京青年报记者王浩雄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atfxchn.cn/jjsj/209733.htm 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