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风沐乡野 文明促振兴
来源:ATFX 发布时间:2022-08-28 10:02:15
转自:青瞳视角
近年来,我省积极推进移风易俗,围绕乡风民风美起来,人居环境美起来,文化生活美起来,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,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——
“塑形”“铸魂”乡风民风美起来
“移风易俗既要在面对面的宣传中引导群众,更要在实打实的举措上服务群众,让村民在参与中自发自愿、与新时代同向同行。”日前,来安县汊河镇黄牌村村党支部书记胡家绍说。邻里中心办酒席是黄牌村的新习俗,村民自己备料,亲戚帮厨,办喜事划算热闹又有人情味。
以前,生活富裕起来的汊河村民,红白喜事大操大办,比阔气、讲排场。婚丧嫁娶、孩子升学,动辄就到酒店摆上几十桌,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沉重的人情负担。
为了改变铺张浪费、盲目攀比的社会风气,汊河镇制定村规民约,建立红白理事会、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,建成具备多种功能的邻里中心,引导群众在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中促进移风易俗,推动群众言行与文明乡风同频共振、同向而行。
乡村振兴既要“富口袋”壮大经济,更要“富脑袋”提振精神。我省广泛开展群众性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大力开展传家训、立家规、扬家风等实践活动,学习评选“好公婆、好儿女、好夫妻”等榜样,进一步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。
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带动,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,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,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。”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。
近年来,一幅幅“村民富、村庄美、村风好”的乡土画卷徐徐展开,一缕缕推动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拂面而来。在文明乡风的滋养下,散落在江淮大地的一个个美丽乡村,内外兼修塑形铸魂,乡村振兴之路愈走愈宽。
“盆景”“风景”人居环境美起来
绿树掩映,清风徐徐。在寿县涧沟镇顾寨街道堆坊中心村,乡间村道曲径通幽,农家小院精美舒适,房前屋后干净整洁,果树繁茂竞相吐翠,稻田养虾成块连片,田间丰收可望,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。
“以前这里还是一处尘土飞扬、寸草不生的废土坑,现在建成一处生态小游园,成了我们村民散步娱乐的好去处。”村民李传生激动地说。
人居环境关乎千家万户,也是农村文明程度最直观的反映。涧沟镇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融入乡村振兴战略,以看得见山、望得见水、留得住乡愁为追求,致力打造微田园,建设环境优美、功能完善、特点鲜明、管理有序、文明宜居的美丽新乡村。
乡村环境美起来,旅游产业强起来。村道沿线铺上彩色步道,白墙黛瓦民居错落有致,一个个小菜园、小果园、小花园、小公园点缀房前屋后……“咱村变得这么干净,这么漂亮,我家的民宿也成了网红点。”肥东县长临河镇白马社区山口凌村村民王先兰说。
在山口凌村,人居环境从“一处美”到“全域美”,实现了“盆景”到“风景”的华丽嬗变,美丽乡村催生“美丽经济”,奏响了乡村振兴新篇章。
我省先后实施“三线三边”综合治理,农村厕所、垃圾、污水专项整治“三大革命”等行动,一大批环境整洁、设施完善、功能配套的美丽村庄扮靓百姓生活,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“风光”“风尚”文化生活美起来
环境变美了,生活变富了,乡村文化建设也不能落下。
“在家门口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,而且大家都聚在一起,村里更热闹了,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多姿多彩了!”南陵县家发镇茶林村村民张家业说。前不久,村里上演了大型古装戏《三娘教子》,跌宕起伏的情节、铿锵有力的锣鼓、美妙动听的唱腔、惟妙惟肖的表演,观众喝彩声、鼓掌声此起彼伏,场上场下气氛热烈。村民大呼过瘾,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。
表演的是节目,滋养的是心灵。南陵县家发镇茶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“送戏下乡”暖人心活动,不仅把欢乐送到基层,更是把文明新风送到群众身边,群众在家门口尽享“文化大餐”。
多姿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,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“我们年轻的时候,看场电影要跑十几里路,现在村里把电影送到家门口,让农村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。”金寨县铁冲乡李桥村曹楼组的牛大爷说。
近日,金寨县铁冲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“公益电影乡村行”志愿服务活动,通过放映科教片《民法典》、战争题材影片《血战许昌》《紧守1200秒》等,让群众在家门口看电影,零距离享受文化惠民大餐,成为流动在乡村夜晚里的美丽风景。
以文化人除陋习,文明实践树新风。全省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开展优秀电影播映、文艺汇演、技能培训、法治宣传、科学普及等活动,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,让全省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美起来。
(安徽网)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atfxchn.cn/jjsj/209090.htm 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