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品鲁味抱团出海,会上支出哪些招
来源:ATFX 发布时间:2022-08-27 05:37:17
山东是农业大省,农产品出口规模连续23年领跑全国,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给山东农产品出口增添了新的机遇和动力。如何要利用好这个超级朋友圈带来的广阔市场空间、优惠政策红利和便利贸易规则,为山东农产品出口赋能?8月25日,山东省政协月度协商会围绕“用好RCEP便利政策,扩大我省农产品出口”协商议政,为山东农业更好“走出去”出谋划策。
记者刘云鹤
企业要用好用活规则
切忌盲目追新
RCEP生效后,助力我国每年约20亿元泡菜出口韩国,山东是当仁不让的主角。
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孔庆峰介绍,RCEP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摩擦,比如,生效后促成韩国认可我国机构对输韩泡菜企业的HACCP认证,为国内泡菜企业减少输韩认证费用,进一步助力了我国对韩的泡菜出口。我国对韩出口的泡菜中,有九成是来自山东,因此,RCEP的生效,也进一步巩固了山东的泡菜出口主角地位。
据统计,RCEP规则实施半年多以来,山东省对RCEP成员国出口农产品货值350.2亿元,同比增长9.1%,而且蔬菜、水产品是山东省出口农产品中主要的享惠产品。例如,安丘年产蔬菜近200万吨,出口30亿元,有“中国蔬菜出口第一县”之称。RCEP框架下,日本对果蔬及制品等关税减让幅度较大,这对安丘农产品出口红利效应较为明显。“今年1-6月,海关为集团签发原产地证书34份,集团实现出口创汇2306万美元,同比增长22%。”安丘市政协委员、鲁丰集团党委书记郑廷海说。关税减让是RCEP核心规则。以日本为例,日本是山东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市场,RCEP的实施使得中日之间首次达成双边关税减让安排,日方承诺对中方1400多个农产品税目最终取消关税,占中方农产品税目总数的约60%。
与之相反的是,省内也有不少出口企业没有享受到规则红利。调查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山东16市2103家进出口企业中,48.6%的企业对RCEP规则不了解,仅6.2%的企业非常了解且能结合企业实际运用,还有部分企业错误选择申办使用税率较高的RCEP原产地证书,盲目追“新”却未能真正享受到最优税率。
为此,山东省政协委员,济南海关党委书记、关长赵儒霞认为,要想利用好这个超级朋友圈带来的广阔市场空间、优惠政策红利和便利贸易规则,为山东农产品出口赋能,就应加大培训指导力度,帮助企业迅速掌握RCEP规则。
拉长农产品产业链
重塑价值链
青岛开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什锦罐头长期出口澳大利亚,在RCEP生效之前,因为该产品的原料菠萝罐头等是从泰国进口,不符合中澳自贸协定,不能享受零关税待遇。而RCEP生效之后,得益于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,泰国原产的菠萝罐头可以视为域内原产材料,企业就可以取得优惠原产地证书。
挑战总是伴随着机遇而来。据海关上半年统计数据,山东省部分初级农产品出口企业出现负增长,有的下降40%。例如,部分果品的订单被泰国、越南、马来西亚、缅甸等国家抢走。
为什么能被抢走?RCEP企业家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、泰国山东总商会副会长齐斌分析,在相同的规则红利之下,东盟传统农业国因自身劳动力成本廉价,生产的初级农产品较我国有价格优势。
“根据对省内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调研,企业用工成本已占到总成本约35%,产品价格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下降。”山东高速民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涛也表示。
山东省政协委员、蒙阴县果业发展服务中心原主任张茂玲直言,在东南亚等国的低生产成本优势竞争压力之下,山东省果品出口如果还停留在原果生产、粗加工阶段,这样注定出路变窄、竞争力下降。
那么如何降低生产成本?如何增加产品附加值?“东盟土地成本、用工成本、原料成本低,我们可以和东盟国家开展投资合作,建立原料生产基地;而在产品附加值方面,我们可以将日韩的深加工技术与国内先进的养殖技术、机械技术结合。”孔庆峰表示。
“RCEP有利于生产商在区域内进行生产要素和资源的灵活配置,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协调,促进区域价值链重塑。”于涛进一步解释,使初加工更靠近资源,生产成品更靠近市场,有利于海内外生产环节的有序对接和分散布局,保证供应链、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。
规则优惠为何拿不到
不能只做“打工人”
随着RCEP落地生效,不少农产品出口企业利用规则便利,促进了产品出口,但也有一些企业没有享受到规则优惠。
为什么没有享受到优惠?以巨鑫源集团为例,曹县政协委员、巨鑫源集团总工程师周长生介绍,集团所在地曹县被称为“中国芦笋之乡”,企业的出口主打产品是芦笋,白芦笋罐头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80%,主要出口方向是欧盟、日本、东盟等,RCEP今年年初落地生效后,企业并没有感受到明显的利好。其原因就是缺少自己的销售渠道:出口日本主要通过一家大连经销商,出口越南等主要依托一家广东经销商。造成的结果就是,本该享受到的关税减让、原产地累积等规则红利,被外省出口经销商拿走了。
这一点张茂玲有着同样的感受。山东省果品出口企业主要分布在烟台、青岛、潍坊、济南,虽然每个县区都有有资质的出口企业,但大部分企业没有直接对接海外客商,只是做产品代加工。“如我们蒙阴是全国最大的蜜桃生产基地,105万亩果园,71万亩蜜桃,21亿斤产量,在江浙沪市场占50%的份额。全县只有两家出口企业,每年出口苹果、桃、板栗、浓缩果酱1万多吨,都是为别的企业代加工。”张茂玲说。
据了解,山东省不少农产品出口企业对日韩和东盟都没有独立的销售渠道,很多都是代工生产,缺国际销售渠道、缺品牌影响力是山东省中小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。
塑强品牌
让山东农字号更响亮
“我们的产品,外省经销商拿到国际市场可以得到认可,说明产品质量没问题。之所以缺少自主销售渠道,原因之一就是产品展示推广不到位,没有深入人心。”周长生分析。
那么如何塑强山东省农产品品牌,让山东农字号在世界范围内叫得更加响亮?周长生建议,省级层面针对日韩、东盟等主要出口方向,多组织一些农产品推介会、展销会,为山东企业赢得客户、建立自主销售渠道创造机会。
消费认知是品牌发展的核心。“从国外市场来看,我们出口农产品多数还是贴用国外当地的超市品牌,鲁丰也不例外。”郑廷海表示,“我们的出口农产品要想在国外市场站得稳、叫得响,需要长期的培育、运营、积累和创新。”
产品质量是品牌建立的基础。数据显示,2021年全省51%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,具体表现为丢失订单、退回和销毁货物等,直接损失8.15亿元。
“一定要把好产品质量关,全流程筑牢产品质量安全基础。”赵儒霞表示,农产品出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符合进口国当地的质量标准,比如,RCEP成员国中,日本标准尤其严苛,通过频繁调整法规标准,也倒逼省内企业加强源头管理和过程控制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atfxchn.cn/jjsj/208691.htm 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